孩子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就是父母,不管父母做什麼,孩子都覺得是對的。

例如:有位學生上課時邊彈鋼琴邊抖腳,請他腳不要動,會分心,

他回:「我爸爸也都這樣啊!」

當下只能回:「爸爸並不是在彈鋼琴的時候抖腳喔!」

只是一個小小的習慣動作,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認同,便學起來了。


同理,孩子們也會模仿父母的態度,不論是待人處事或是學習態度。

孩子總是被動的接受周圍的訊息,默默觀察父母對待人,甚至是孩子自己。

孩子接收後,轉而表達出來的,就是父母的綜合縮小版本。

看起來很可愛,但當孩子表現出不好的態度時,父母就會開始責備,

但責備的對象真的只該是孩子嗎?父母本身呢?


在孩子面前,說的每一句話,做的每個動作,對他們影響都非常大,

孩子沒辦法自己判定對錯,對他們來說,父母做的事都是“正常”的,

所以,如果能三思而後行,將會避免掉很多親子間的衝突。





arrow
arrow

    fannysmusicp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